之前寫過一篇新竹及新屋的讀後感, 也說過來新加坡後, 要在寫一篇"新竹vs新加坡", 與君分享!
去年大約三四月來新加坡一趟, 那時台灣房市已經熱絡一陣子了, 但新加坡房市仍靜如止水, 今年七月再來時, 發現新加坡房市可以說是, 三年都不漲, 一漲漲倍半! 瞬間漲幅之誇張, 真是令人不敢領教!
嚴格說起來, 新加坡房市是去年底才開始漲, 而這半年來, 漲幅真是嚇人, 所以, 無論租屋, 或房屋買賣都可說是賣方市場, 屋主惜售, 買主瘋狂搶進. 而從七月份以來, 美國十六年來房價急跌及次級房貸因素, 看起來房市泡沒化危在旦夕, 股市重挫, 全球資本市場深陷漿泥, 後市情況極不明朗. 其實, 樂觀的人, 或許可以認為新加坡及亞洲市場可以置身事外, 但是, 瞭解這邊的民風實情之後, 覺得新加坡房市續漲太難. 新加坡格友或有不同觀點, 也相當樂見您貢獻一己之想法, 與本人討論.
從美次級房貸問題伏現之後, 其實, 世界各地的法人分析師無不希望掌握其影響層面多一些, 而新加坡這邊媒體較為封閉, 也可以說是死愛面子, 這種timing只有新加坡還說low credit issue, 連記者都不敢有把握這樣的論調是否可取, 還留下一伏筆(或許是不知, 不公開, 而不是沒有, 耐人尋味), 有興趣的人, 可以看一下原文, 實在是Strait Times也不開放, 本人還一字一字慢慢刻畫, 予君方享.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ustine-tttsai/article?mid=1209&prev=1343&next=1182&l=f&fid=8
原本, 還不太能察覺為何新加坡人這麼ㄍ一ㄥ, 其實, 民風使然! 早期台灣百性也是相當勤奮踏實, 有多少錢, 就花多少, 一句老"台"諺語"沒那屁股, 別學人吃泄藥", 所以, 多數住豪宅, 開好車的人, 確實是個人有那本事, 窮的人, 就窮到流落街頭, 完全反應一己的身價. 可是, 新加坡這裡的人, 死要面子, 沒錢買車也可以考慮次級車貸, 也就是全都貸啦, 然後, 真得繳不出錢來, 車子就還給銀行! 這種情況, 不難察覺出來, 一個簡單的問題, 到車行, 你問業務員, "如果付現金可以便宜多少?" 個個嚇得瞋目結舌, 這種基本買車的問題, 台灣朋友一定很熟悉的, 可是, 這邊完全不是, 這裡很少有人買車是用現金, 貸款成數也都達70%以上, 業務員一定跟你說, 不, 不, 你一定要貸款才能扣錢. 從業務員口中得知, 這邊的人, 死要面子, 賺8000, 可以花一萬, 車子貸款繳不出, 頂多車子還你. 他還說, 新加坡人為了面子, 不怕衝高, 也不怕貸款多少, 就怕金融風暴, 因為所有的顯於外財富, 都是貸來的, 所以, 一有問題的話, 這就很慘嘍!
一個很踏實的新加坡朋友, 她的踏實是得到教訓之後所換來的, 因為, 曾經住過排屋, Condos, 而現在卻樂住在HDB. 是她財務有問題嗎? 才不ㄋ, 是她變得踏實了, 她說, 住獨立排屋光是門牌稅一年就要40,000, 固定開支很高, 不得不趕快脫手, 因為雖然買得起房, 也受不了那樣的固定支出. 而Condos則樂見出租給長期居住的外籍人士, 則Condos的管理費就不會成為burden, 還可看到不錯的報酬率.
之前, 發現台灣的一堆豪宅, 動輒三,四千萬, 這種房子一定推不動的, 因為三千萬左右,都可以在新加坡買排屋啦, 唯一就是, 要注意到固定支出是高的.
新加坡好的一點, 就是再窮也有屋可住, 因為, 政府組屋的部份, 所以, 三房式以下的政府組屋, 其實是給中低收入戶購買的. 我台灣的房東, 就是買這種, 中低收入戶的三房式, 管它是不是中低收入戶, 就算買來, 給它空在那邊, 都不會是burden(如果要去國幾年的話). 況且, 這種三房式的屋子(內部實際有21坪, 不像台灣扣很多公設比), 在新加坡一戶都不超過200千, 去年一戶, 大約150千, 今年的話, 大約為一戶175千. 所以, 還蠻划算. 算起來, 比在竹北買一戶三四十坪的電梯華夏, 還要划算, 唯一就是, 地權只有99年.